深度關注,,聚焦學校重點工作,、重大成果、重要活動等,。
2018年3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全新推出《正義島》兒童法治教育繪本,。該套叢書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的三位副教授——袁治杰,、張江莉、賀丹主創(chuàng),,他們自2014年起創(chuàng)作這套法律繪本,,旨在讓兒童在快樂的閱讀中領悟法治精神。該書上市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不僅獲得各大高校法學院院長推薦,而且位列當當網(wǎng)童書新書榜前五。3月26日,,本書登陸第55屆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并被聯(lián)合國圖書館收錄。
《正義島》講述了馬特人在正義島上生活的七個故事,,馬特人性格各異,,因為沒有規(guī)則意識,他們屢屢犯錯,,但最終用智慧確立了一系列規(guī)則,,并且珍視遵行這些規(guī)則,正義島上終于安寧了,。跟隨這些馬特人,,孩子們可以理解規(guī)則產(chǎn)生的原因,了解規(guī)則產(chǎn)生的過程,,明白不同領域規(guī)則的意義,,并學會通過規(guī)則來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
這套繪本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呢,?北師大法學院三名副教授組成的創(chuàng)作團隊——“律豆博士”將為我們講述這背后的故事,。
“律豆博士”(從左至右):張江莉、袁治杰,、賀丹
“馬特人”的誕生——一個故事的開始
談起四年前的那個夏天,,袁治杰至今仍心潮澎湃。那一天,,在北師大法學院辦公室里,,袁治杰抱著他思考已久的想法,起身振臂一呼:“我們做一套給孩子看的法律繪本吧,!”讓他沒想到的是,,同辦公室的兩位同事賀丹和張江莉當即響應:“好啊,!”從這一天起,,這三位志同道合的伙伴開啟了通向“正義島”的航路,也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律豆博士”是這個三人團隊的名稱,。“律”指法律,,“豆”則寄托了團隊希望種下的法治意識能在孩子心中生根發(fā)芽,、成長的期許?!岸埂迸c“斗”同音,,也表現(xiàn)出團隊要為法治建設奮斗的精神,。
“創(chuàng)作一套適合兒童閱讀的法律書籍”,這一想法一直在袁治杰的心中醞釀,。 “現(xiàn)在市面上給孩子看的法治方面的書籍很少,,也有一些是寫一個故事,配一個法條,,不能真正吸引孩子,。所以我們要自己弄一套讀起來既生動有趣、又蘊含深刻法治理念的繪本,,讓孩子們明白法律背后反映的人與人的基本關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北еo孩子講好法律故事的想法,袁治杰和他的伙伴們開始了兒童繪本的構思,。2014年11月,,經(jīng)過工作之余的頻繁討論,故事的框架被勾勒了出來,。
2015年春夏之交的一次討論是創(chuàng)作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在這次討論中,律豆博士們明確了“法律是社會規(guī)則,,所以我們要塑造一組社會性的,、群體性的人物”的觀點,“正義島”與“馬特人”這兩個書中最重要的意象也由此確立,。“正義島”的“馬特人”們終于開始了自己的故事,。繪本誕生的過程是極其艱難的,。已經(jīng)成型的文字稿需要用繪畫的方式重新表達,繪本中的文字被不斷精煉刪減,。這樣的繪本創(chuàng)作對于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他們從未有過繪本制作的經(jīng)驗,,從繪本的分頁到故事的分鏡,從繪畫的構圖到勾線上色,,都是一片未知的領域,。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律豆博士依然選擇了繪本原創(chuàng),。他們絕不是僅僅滿足于 “弄幾個故事,,配一點插圖”這樣的簡單目標;讓孩子們見之則喜,,閱之則樂,,并在閱讀后形成“假設我是一個小馬特人,,那我該怎么做”的思考,才是他們的真正目的,。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胡苗在繪本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重要的指導,,她的幫助使繪本的創(chuàng)作獲得了很大的提升。正如張江莉所說:“前面幾本沒有后面幾本畫得好,。我們是在創(chuàng)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創(chuàng)作。經(jīng)過編輯的指點和提示,,后面幾本的構圖和畫面變得更加鮮活,、精美,節(jié)奏感也更強了,。這套繪本本身就反映了我們不斷進步,、日益成熟的創(chuàng)作過程?!?/span>
“馬特人”的群像——好故事是怎樣煉成的
談起“馬特人”,,律豆博士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賀丹介紹說,,“馬特人”這一名稱有兩個來源,,即古代埃及神話中的正義女神叫瑪阿特(Maāt)和俄羅斯套娃(матрёшка 馬特廖什卡)。后者的可愛形象也使其成為了“馬特人”的原型,。同時,,在這一角色中也注入了典型的中國元素。“馬特人”頭上的小角可是大有來頭:獬豸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代表律法與公平的神獸,,其頭頂?shù)莫毥菚谌藗儼l(fā)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指向無理的一方,。在故事中,“馬特人”的角意義重大:馬特人的投票規(guī)則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在投票時,,馬特人們先縮成圓球,同意被表決規(guī)則的馬特人,,就把自己的角伸出來,,就像“舉手”一樣?!榜R特人”的行為因此被賦予了一種儀式感,。在這諸多元素的組合下,“馬特人”的名字和形象里,,便包含了正義,、法治的內(nèi)涵。
袁治杰也一直強調,,《正義島》之所以與其他同類繪本不同,,在于其是一整套生動形象的故事,,書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過對角色本身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與細節(jié)的處理實現(xiàn)的。“書中有七個馬特人主人公,,但沒有一個完美無瑕的人物,,每一個人物都是有缺點的,就像我們正常生活中的每個普通人,。有的馬特人在這本書里可能做了好事,,但是在下一本書里面可能就做了錯事,比如一有機會就占點便宜等等,。因為在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是有優(yōu)點和缺點的,,法律等社會規(guī)則的作用就是抑制我們?nèi)诵灾械膼?,激發(fā)人性中的善。好的規(guī)則制度會讓每個人變得更好,,從而讓社會變得更好,。這就是法治的理念?!?/span>
繪本角色層次的豐富性使得孩子的思維中不會形成非此即彼的刻板印象,。在繪本中,即使是看上去最完美的“眼鏡馬特”,,也有禿頭的“外貌缺陷”,,在《星星形狀的傷痕》中也通過投票錯怪過他人?!胺墒且粋€現(xiàn)實社會的規(guī)則,,我們希望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人物,不同于有些作品中的英雄或者圣人,,而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這種客觀,、中立的刻畫方式,使得繪本人物更加血肉豐滿,,也使故事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的更加緊密,。同時,繪本對于事件的描寫也采取了類似的處理,。單純對正面事件進行描寫,,樹典型、立榜樣類同于說教,;而過多對負面事件進行描寫和批判則可能導致兒童模仿,。在《正義島》的故事中,,馬特人的規(guī)則創(chuàng)設往往是通過一個不斷探索的“試錯”過程實現(xiàn)的。例如,,丸子店的和平與混亂與排隊與否直接勾連,,通過故事的描述,以對比的形式,,大家自然就能理解為什么要文明排隊——因為亂擠和插隊排隊就會導致混亂,。故事通過這種方式層層展開,讓讀者在閱讀中,,自然地體會到規(guī)則背后的道理,,提升了接受度。
在創(chuàng)作中,,團隊也十分關注兒童的閱讀感受,。通過閱讀兒童心理學文獻,并對兒童(自家孩子及朋友)的行為進行觀察,,律豆博士們發(fā)現(xiàn),,兒童對圖畫中的細節(jié)十分在意。因此,,繪本的圖畫中特別注重細節(jié)描繪,。比如在《被擠爛的丸子店》這本書中,當丸子店第一次被擠爛時,,華爾馬特的頭被撞起大包,,在下一頁丸子店重新開張時,你就能看到他的頭上貼了創(chuàng)可貼,,被撞壞的桌子上也都有維修過的“補丁”痕跡,;在大家第一次制定了排隊規(guī)則后,馬特人們排起了長隊,,在長長的隊伍中,,每個馬特人的表情和行為都是不同的,隊伍前面的人很興奮,,因為快要排到他們了,,排在隊伍后面的馬特人就顯得很無聊;在隊伍中,,眼鏡馬特就在看書(這也為他在《卷毛的馬特人》一書大賽中勝出埋下了伏筆)……為使內(nèi)容與兒童興趣更加貼近,,團隊成員的孩子們也全面參與了圖書角色與場景的設計,提出了很多很重要的建議,。
正是因為律豆博士們的精心設計和全力以赴,,《正義島》繪本獲得了小讀者們的喜愛。在快樂的的閱讀過程中,,如小苗接受春雨滋潤般,,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形成了基本的是非觀,,建立起初步的法治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
“正義島”上不僅有“馬特人”——思考與展望
談及繪本的熱賣,,袁治杰認為這套繪本可能填補了童書領域在兒童法治教育方面的不足,。“給孩子講法治規(guī)則是很困難的,。我們這套繪本也是一個嘗試,,希望能夠用講故事的方法來普及法治理念和規(guī)則?!痹谶@個意義上,,《正義島》繪本給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法治教育和規(guī)則教育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參考讀物。“我們希望孩子通過繪本的閱讀,,建立起基本的法治意識,,包括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等。如果孩子們從小就能了解基本的法治理念,,他們成年后就會更加遵守法律規(guī)則,,也有能力去進一步完善法律規(guī)則。這對我國的法治建設而言至關重要,?!?/span>
《正義島》全家福
事實上,律豆博士們在面向兒童普及法律方面的“野心”并不止于繪本,。除了這本兒童法治教育繪本以外,,其他的相關活動也在蓬勃開展。去年年底,,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教科文衛(wèi)辦、北京市政府法制辦,、北京市教委四家國家機關與北京師范大學等四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合作共建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基地目標是全面推進首都依法治教建設。三位律豆博士都是這一基地的研究人員,。同時,,律豆博士也在積極進行《憲法繪本》的創(chuàng)作,去年12月4日憲法日推出的《憲法之歌》,,實際上就是律豆博士憲法繪本的一個初期成果。對于律豆博士團隊來說,,推動青少年法治教育,,并非是他們的突發(fā)奇想,,而是一個很長遠的打算和計劃,這一計劃將會在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愈發(fā)完善與充實,。
“愿小朋友們像馬特人一樣,,去建設屬于你們的正義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