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木鐸金聲,,展京師風范,,講述北師大人自己的故事。
高超,,馬克思主義學院專職輔導員,,講師,分團委書記,,學校黨委組織員,,北師大馬院思修老師天團成員。獲第二屆全國輔導員職業(yè)能力大賽二等獎,,首屆北京市輔導員職業(yè)能力大賽一等獎,,第九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本功比賽三等獎,“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比賽一等獎等,。
一,、七年寒暑,不曾倦怠
入職7年,,高超共帶完了3個班級,,寒暑春秋,迎來送往她不曾感到倦怠,。她說,“我感恩能夠從事學生工作,,能夠和學生待在一起,。每年遇見不同的學生,經歷不一樣的事情,,我感到幸運,,好奇又充滿挑戰(zhàn)”。
和學生參觀輔仁校區(qū)
高超曾帶過一個有32個孩子的研究生班級,,在這個班里,,既有少數民族骨干又有援藏計劃學生,面對這樣一個多元復雜的班級,,她感到既欣喜又忐忑,。開學初的第一次班會,她提前為大家備足零食,,要求全員參加,。會上,她坐在學生中間,,耐心傾聽大家講著自己的故事,,不限時間,不限內容,,第一次班會整整開了3個小時,。班會之后的3個月,,她又單獨約每一位同學談心聊天,關注和關心著班里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變化,。面對稍微年長的援藏學生,她以朋友的身份走近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地域差異,,讓他們盡快融入到班集體里,每一次班級活動都動員他們積極參與,,讓這些特殊的學生在班級里同樣找到一份歸屬感,。得知有學生家里發(fā)生變故,她擔心學生難以承受,,找各種理由請學生到自己身邊來,,每天早晚帶學生吃飯,陪學生聊天,,一路陪伴學生走過最艱難的低谷階段,。她給班里的孩子們過集體生日,形成班級“家”文化,,讓他們收獲更多的友情,、親情。在這群孩子即將畢業(yè)離開母校時,,她為每一位同學精心準備了三年研究生生活的專屬相冊,,每個相冊的扉頁都一字一句寫下了對他們的祝福,希望他們帶著愛更有力量的前行,。這樣的故事太多,,只能用未完待續(xù)來形容。高超就是這樣,,用仁愛之心感染著莘莘學子,。她說:學生們將真心托付給我們,我們應懷揣著濃烈的情感,,以真心碰觸真心,,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知心人。
為研究生做心理輔導
二,、創(chuàng)新教學,,課大于天
2017年的一天,高超收到一封名為“一封寫了四年的信”的郵件,。發(fā)件人是一名已經畢業(yè)的學生,。四年前,他選修了高老師的形勢與政策課,。第一周是新生入學適應教育,,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做一份大學四年規(guī)劃,。信中,他寫到“以前別人都否定我的想法,,只有您在課堂上對我的豪言壯語給予肯定”,。正是這一句肯定的話語,激勵著學生用四年的時光去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最終實現,;也正是這樣一封特別的郵件,鼓舞著高超堅持自己的想法,,更多贊賞和認可學生,。
思修課堂上,某次課的主題是“愛情”,。當其他學生竊竊私語時,,前排物理系的小姑娘噌地一下站起來說:“老師,這堂課我不想聽,,因為我是獨身主義者”,。高超笑著回答道:“這樣,你先坐下,,看看其他人不一樣的人生,,好嗎?” 結課后的第二學期,,有一天學生突然找到高超說她談戀愛了,,是那堂愛情課改變了她的想法,當時站起來就是想挑戰(zhàn)一下老師,。高超說“通過這件事使我認識到思修課里有個寶藏,在里面我們遇見理想,,審視人生,,定位自我,老師的言行都在悄悄地影響著學生的判斷和思考”,,“因此,,我才會更加謹慎和敬畏地對待課堂上的每一句話,一遍遍地用逐字稿試圖去降低自己知識的限制,,克服思考的不徹底”,。高超喜歡和學生們交朋友,她信奉親其師而信其道,。課外時間,,無論學生何時來到辦公室,高超都會毫不猶豫地放下手頭工作,,全身心跟學生聊天,,慢慢地學生開始信任她,,常常跑到辦公室或找老師要吃的或者給老師帶吃的,大家交流交心,,有時也互換書籍,,談論心得。
從教7年,,身邊一批批優(yōu)秀教師熏陶感染,,讓高超堅定課大于天。她說我常常感到能力恐慌,,生怕自己學的不夠扎實,,沒法給學生上好課。每次課前高超都會提前半小時到課堂,,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準備上課,,課后會認真核對反饋作業(yè),生怕錯過學生任何一份作業(yè),。她說,,我喜歡課堂,喜歡教課,,正是這些課程促使我不斷地去讀書,,去向優(yōu)秀教師學習,在前輩老師的引導下不斷成長,。在高超看來學生對思修,、形勢與政策這類公共課和其他專業(yè)課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公共課注重價值觀引導,,更具價值觀政治性,,這就需要思政教師做好引導,既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又不刻意去迎合,,將講課的內容轉化為學生可以接受的話語體系,,將課程真正上到學生心坎兒里。
三,、精神補鈣,,思想引領
理想信念不僅是共產黨員精神上的鈣,也是每一名教師的靈魂之鈣,,更是每一名學生急需補充的思想之鈣,,這個鈣補得及時、適量,,就會讓每一名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理想,立志報效祖國。2016年高超開始做學校黨委組織員,,她說能做這份工作感到很幸運,。一次她到一個支部去聽發(fā)展會,會議程序很規(guī)范,,但是現場氣氛卻很冷淡,。會后,高超請同學放下入黨志愿書上寫的條條框框,,發(fā)自內心地談談自己為什么想入黨,。當有學生說到我很優(yōu)秀,我應該成為黨員,,她又引導學生一起探討“黨員和優(yōu)秀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敞開心扉式對話,幫助學生將黨員發(fā)展當做儀式,,這個儀式絕不是浮于表面,,而應成為每個人生命中重要的節(jié)日。通過這件事,,使高超認識到思政工作必須要走心,,要拋開形式主義的東西,去體會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真切準確的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想法,,用更具針對性和個體性的方式解答他們的困惑,引領他們的成長,。
高超是學校紅色理論社團求索學社的指導教師,,她非常重視理論的朋輩傳播。求索學社是首都高校成立最早的學生理論社團之一,,近些年,,結合學校宣講工作,又成立了社團宣講團,。宣講團立足學院學科特色,,組織研究生骨干利用課余時間和節(jié)假日走進校內各兄弟院系,走進校外社區(qū),,走進中小學,開展豐富多樣的宣講活動,,年均宣講場數達到50余場,。為幫助宣講員們深刻的理解理論和準確的傳播理論,她加強對學生們的指導,,以“一周一學,,一月一講”的學習制度和“講、議、評”的集體備課制度夯實了宣講員的理論基礎,,提升了宣講技巧,。她說,“要用青年的視角發(fā)現問題,、解答問題,,用青年的力量引領青年、教育青年”,,將朋輩教育作為課程教學的一種補充,,發(fā)揮其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雙重功能,在學生思想引領上起到切實的作用,。
四,、寄語
紀伯倫在《孩子》中說過,我們可以給你們以愛,,但不能給你們以思想,,因為你們有自己的思想。希望所有的青年學生都能夠在大學的這幾年通過大量的閱讀,,通過學習,,通過行走,獲得你們獨立的思想,,讓這種思想成為你們前行的燈塔,,去做一個無畏的追夢少年。加油,!